欢迎来到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网站!
登录
|
注册
预约电话
首页
概况
院区介绍
院区历史
工作动态
院区新闻
党建文化
党建信息
患者服务
门诊服务
出入院服务
体检服务
预约服务
患者权利与义务
患者投诉管理
交通服务
医疗服务
科室简介
医生简介
名中医工作室
医保信息
疾病救助
护理园地
健康教育
人事人才
招聘信息
对外支援
优秀人才
院务公开
财务信息
招标采购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护理园地
>
健康教育
孩子山根青筋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5-04-23 点击数:
大家对青筋并不陌生,在我们的脸、手、鼻部、眼部、后背、脚都见过,从中医角度而言,青为肝之主色,青主肝病,主寒、主痛,主气滞、血瘀和惊风。
那中医常讲的山根在什么地方呢?山根是指鼻上端,也就是两眼内角之间的部位。中医讲“有诸内必行诸外”,中医全息的角度来看,青主肝病,鼻梁部位对应着人体的脾胃区域,因此山根出现青筋,往往是肝、脾胃发出的健康预警。
故而儿童山根青筋常分以下几个类型:
一
脾虚肝旺
患儿常见鼻梁发青伴随厌食、消瘦、易惊吓、烦躁、夜间睡眠不安等症状。
治当疏肝健脾,多吃薏苡仁、胡萝卜、陈皮、麦芽、菠菜等,以养肝健脾。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平素应当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肝脏功能的恢复,避免过度用眼,以养肝血。同时,要避免孩子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过大。
推荐穴位
太冲穴:清肝泻火、疏肝理气
位于足背,第 1、2 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每次按揉 5-10 分钟,每天 1-2 次。
足三里穴:健脾和胃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每次按揉100-200 下,每天1-2 次
。
二
脾胃虚寒
患儿出现山根青筋伴频繁积滞、纳差、腹痛(喜温喜按)、大便稀溏、味腥等。治当温中健脾、散寒止痛为主。适当食用温热性食物,如小米南瓜粥(健脾和胃、补益中气)、麦芽糖、红枣、红糖等。戒生冷食物,如冷饮、生鱼片、瓜果等。多晒太阳、晒背,睡前泡脚。
推荐穴位
中脘穴: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每次按揉 10-15 分钟,每天 1-2 次,亦可艾灸本穴。
神阙穴:温阳救逆、健脾和胃
即肚脐。家长可将双手搓热后,置于孩子的肚脐穴上,轻捂一会儿,亦可艾灸神阙穴。
三
肝火旺盛
患儿出现山根青筋伴急躁易怒、夜啼、夜寐不安,眼屎多等症。
治当清肝泻火,适当食用一些清热降火的食物,如绿豆(清热解毒、消暑利水)、苦瓜(清热泻火、解毒明目)、梨、百合(养阴润燥)、菊花、金线莲等。避免食用辛辣、温热、燥热易上火的食物,如辣椒、牛羊肉、鸡肉、桂圆等。
春天多外出踏青,条达肝气。
推荐穴位
行间穴:清肝泻火、凉血解毒
在足背,当第 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用拇指指腹按揉孩子的行间穴,每次按揉5-10分钟,每天 1-2 次。
大敦穴:清肝泻火、凉血解毒
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处。轻轻点按大敦穴,每次点按3-5 分钟,每天 1-2 次。亦可直接点刺放血。
四
乳食积滞
患儿出现山根青筋伴消纳差、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症。
平时可以炒麦芽水、胡萝卜山楂水来帮助消食导滞。多食萝卜、青菜顺肠下气,增强运动以促进胃肠道蠕动。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过杂、过快,减少鱼、肉、蛋、奶等高蛋白不易消化食物,戒油炸、油腻、甜腻的食物等。
推荐穴位
揉板门:消积导滞
板门穴位于手掌大鱼际处上三分之一,按揉100-300次左右。
顺摩腹:
全掌贴于孩子肚子皮肤,做顺时针摩腹,30次或者5分钟。
五
受惊
孩子出现山根青筋伴随频繁夜啼、精神萎靡,时常惶恐、或者发烧等症,在孩子睡着后摸小天心、内劳宫、中指指根,如果在任何一个地方有脉搏跳动,都说明孩子受惊了。
按揉安神三穴:神门穴、小天心、五指节
,每个穴位按揉1分钟。还可以参考小米收惊法,滚鸡蛋收惊法。
临床上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整体状况来判断,积极调理,当山根逐渐减淡、消失,则孩子的脾胃逐渐强健,肝气调达、病情减轻,体质也进一步提升。
护理园地
健康教育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挂号预约
检查检验报告
价格查询
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