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科的营养与喂养门诊来了一个复诊的10岁小男孩,一进门就对着营养师开心地说,“阿姨,我瘦了5斤,减肥原来也可以吃饱饱的,真开心呀!”
1个月前,浩浩(化名)体检138.3厘米,体重45.7公斤,腰围81.5厘米,体检发现血脂高,经营养师在门诊一对一营养咨询,在保证饱腹感的前提下实现体重管理。经科学干预,1个月后,浩浩身高增长至140厘米(正常发育),体重下降至43.1公斤(BMI从24.0降至22.0),腰围缩减2.5厘米(内脏脂肪减少)。
在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儿童专科院区(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福州市儿童医学中心)儿童保健科的营养与喂养门诊,孩子们在医生们的科学营养指导下成功实现减重并收获健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儿童的科学减重。
(一)优先保证健康生长发育:保证每日合理的热量需求,确保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AD等关键营养素均衡合理搭配。
(二)温和控重:每月减重≤体重的5%,避免快速减重影响生长发育。
(三)关注体成分的改善:重点关注腰围、体脂率下降,生化指标,而非单纯看体重数字。
设计个体化食谱,优化饮食结构,保证主食、蔬果、鱼虾肉蛋奶豆、坚果油脂均可均衡摄取,如:
1份手掌心大小的优质蛋白质食物:如清蒸鱼/虾、猪牛羊鸡鸭鹅的瘦肉、豆腐及其豆制品,做到动植物蛋白质合理搭配,红肉、白肉交替吃,能减脂、补锌,也能预防贫血。
2份拳头大小的非淀粉蔬菜:深色叶菜占1/2,菌菇类每周3次。
1份拳头大小的主食:粗细量搭配吃,精白米面中适当增加燕麦饭、玉米糁、荞麦面。
1份拳头大小的应季水果:水分多,口感清脆的水果,如苹果、梨、蓝莓等每天换花样供给。
家庭实操技巧:
1.餐前20分钟喝130~150ml温水。
2.使用餐盘:1/2餐盘(蔬菜),1/4餐盘(主食),1/4餐盘(蛋白质)。
3.零食替换:自制无油烤土豆片替代薯片,无糖酸奶+水果替代冰淇淋,脱脂奶+茶叶自制奶茶等。
1.运动处方:
每天60分钟混合运动:如从20分钟散步+20分钟慢跑+20分钟健身开始建立运动的耐力,待体重缓慢下降后,尝试累计20分钟拉伸+20分钟跳绳/游泳+20分钟抗阻训练。
碎片化运动:课后10分钟,起身走走跳跳,在家时每坐1小时做3分钟开合跳。
2.睡眠管理:
21:30前入睡,保证9-11小时优质睡眠。
睡前2小时停止电子屏幕暴露。
1.环境改造:
家中清除含糖饮料、油炸零食;冰箱可视化区放置洗净的蔬果。
2.心理支持:
采用"非体重夸奖法":如:今天运动后脸色更红润了!瘦了一点看着更精神了,现在会主动控零食的行为太酷了。
建立奖励机制:达成周目标可兑换奖励。
1.隔天测体重,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简易的饮食+运动日记。
2.每2周测量晨起空腹腰围。
3.每月监测:身高、体脂率(生物电阻抗法) 。
4.每3个月复诊。
儿童期形成的健康饮食习惯,可使成年后肥胖风险降低55%。通过科学饮食结构调整+适度运动,儿童完全可以在保证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实现健康减重。儿童减重切忌盲目采用"成人减肥法",不要相信断碳水、高蛋白饮食,或使用减肥药,建议在专业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健健康康瘦下来,长高高。
儿童保健科由儿科医护、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育婴师等组成综合保健团队,为0—18岁的儿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19人次在国家级及省市级学会任职。每年均主办或承办国家级及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
专科检查:生长发育监测、五官保健、眼疾筛查、口腔保健、营养评估、骨密度骨龄、体成分分析、母乳分析、肺活量、脊柱活动度测评、黄疸筛查、胃肠功能测定、神经心理评估、情绪行为评估、语言评估、注意力评估、睡眠监测等。
诊疗范围:儿童健康体检、高危儿随访、生长发育问题、喂养问题、营养素缺乏、挑食厌食、佝偻病、单纯性肥胖、营养不良、食物过敏、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孤独症、智力障碍、语言问题、抽动症、学习困难、学校适应不良、睡眠问题、遗尿、情绪行为问题、智力鉴定、儿童早期综合能力开发等。
特色治疗:play project孤独症家庭游戏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庭系统性执行功能训练、原发性遗尿症阶梯式训练、各类家长课堂(语言课堂、孤独症课堂、行为课堂、营养课堂、抽动课堂、多动症系列课堂等)、胃肠功能训练、个性化营养指导、体重管理、身高管理、早期综合发展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