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许多宝宝出现腹泻的症状,时间或长或短,家长对此很是焦虑和紧张,抱着宝宝到医院多次就诊或反复化验大便,服用各种药物,以期宝宝的腹泻症状尽快好转。
小儿秋季腹泻又简称为“秋泄”,好发于6个月-2岁的小儿,多为轮状病毒感染。中医学中,秋季五行属金,五脏对应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两者相通,故而在秋季最常见的就是咳嗽和腹泻性疾病。中医有“无湿不成泻”、“湿多成五泻”的说法,在《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又有“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炎热的夏季刚过,夏季被暑气所伤,暑多狭湿,阻碍气机,秋天就会发生腹泻等疾病。
秋天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昼夜温差大,加之秋收瓜果多,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五脏六腑虽全,但全而未壮”,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小儿腹泻。腹泻的中医辨证有“伤食泻”、“湿热泻”、“脾虚泻”、“寒湿泻”等类型,其护理与治疗方案各不相同,需要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辨证治疗。
中医防治通过中药内服和穴位贴敷调理脾胃功能。脐部即神阙穴,内连五脏六腑,为冲任经气汇集之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其表皮层最薄,局部无皮下脂肪,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敷脐易于穿透,药力可直达病所。脐部穴位贴敷可调整肠胃功能,促进吸收,有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涩肠止泻的功效。
小儿推拿不仅能健脾止泻还能调理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且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尤其是对腹泻后期出现的单纯大便次数增多、食欲不振、腹胀症状有其独特的优势。
腹泻护理的注意事项:
1.要注意腹部防寒保暖。
2.食用健脾和胃的食物,如大米、小米、薏米、莲子、山药等。
3.腹泻禁忌油腻及生、冷食物,宜进食清淡、好消化的食物。
4.慎用止泻药,少量多次补充些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如出现腹泻十余次,量多,眼窝凹陷,皮肤松弛等脱水者,或高热不退等严重病症,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5.每次便后为小儿清洗臀部,外面再涂些油脂类的药膏,以防被粪便、尿液浸渍而出现尿布皮炎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泄泻变证。
7.就医时如需粪便检查,要带没有被污染的、1小时以内的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