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网站! 登录 | 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院区新闻

一总专科 | 一年手术达 3000 多台!这个科室全省领先!

发布时间:2025-03-21  点击数: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为“健康睡眠,优先之选”。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来说,充足的睡眠尤为重要。据统计,我国约有3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儿童睡眠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片

儿童OSA,俗称“儿童鼾症”,通常是儿童耳鼻咽喉科病区收治例数最多的病种。我省知名儿童耳鼻咽喉专家沈翎所带领的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儿童专科院区(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作为全省首个儿童耳鼻咽喉专科,开设儿童鼾症、鼻病、耳科、喉气管以及头颈疾病等亚专科门诊,目前年门诊量5万余人次,手术量3000多台,成为守护八闽儿童耳鼻咽喉健康的中坚力量。




图片

三大中心护航 技术全省领先

图片

沈翎主任领衔的团队以“三大特色专科诊疗”为支点——儿童睡眠监测、耳鼻咽喉镜及听力检查,构建起儿童耳鼻咽喉疾病诊疗体系。

图片

2岁9个月的玲玲(化名)常常对家人呼唤不理会,只会说简单单音字。

沈翎团队接诊,为孩子做了全面的检查,结果发现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及分泌性中耳炎。当时,沈翎团队采用低温等离子技术切除肥大的扁桃体及腺样体,并创新联合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


咽鼓管球囊扩张


这项技术,国内近几年才新开展,沈翎团队已能成熟运用到临床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图片

术后2个月,玲玲已经可以和妈妈互动,对着妈妈说“妈妈抱抱”。

除了儿童鼾症及分泌性中耳炎等常见疾病的诊疗技术走在全省最前沿外,沈翎团队还不断精研各类疑难重症与罕见病。

一名1岁女婴,自出生便呼吸困难、喝奶呛咳,多家医院按鼻窦炎治疗无果。

图片

沈翎团队通过电子鼻咽喉镜等各项检查后发现,女孩患了罕见的“双侧后鼻孔闭锁”,相当于鼻腔是条“死胡同”,经过后鼻孔成形术,女婴能顺畅呼吸、从容喝奶,身高、体重也明显增加。

图片

另一名8个月大的男孩,刚出生就出现呼吸、喂养困难。

历经半年在多家医院就诊后考虑“先天性喉软化”,疗效不佳,沈翎团队接诊后,经过综合评估,决定手术扩大喉入口。术后患儿呼吸困难即刻恢复,喂养困难也逐渐缓解。术后半年,身高和体重恢复同龄儿水平。



图片

精益求精 参与制定国内多项指南

图片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学习,希望寻求疾病的最优解,为患儿解除痛苦。”沈翎的这句话,诠释了团队的初心。面对儿童耳鼻咽喉领域的复杂病症,这支团队始终以临床痛点驱动创新,精益求精。

图片
图片

头颈部先天性疾病一直是儿童耳鼻咽喉科的“硬骨头”。

图片

一名5岁男孩因梨状窝瘘导致颈侧皮肤表面反复流脓,传统手术需切开颈部,留下永久疤痕。

沈翎团队采用支撑喉镜下“内瘘口烧灼术”,形成疤痕封闭瘘口,避免了颈部手术留疤。

同时,针对甲状舌管囊肿患儿,团队创新“保留舌骨的个体化精细切除术”,使手术更为微创,保障疗效的同时,也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图片

凭借这份执着,沈翎将技术创新转化为行业标准,多年来,她多次承办颇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并多次在大会作专题发言。

她还参与了《中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与治疗指南》《儿童扁桃体腺样体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规范化治疗技术标准》《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等近20项国内指南及专家共识的制订。



图片

布局人工耳蜗

听障儿童“家门口”重获新“声”

图片

“希望患儿们不再出省奔波,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沈翎告诉记者,

对于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而言,人工耳蜗是打开“有声世界”的唯一钥匙——这种电子装置通过植入体绕过受损的内耳毛细胞,直接刺激听神经传递声音信号,让患儿从无声中“苏醒”。


图片

目前,作为福州市“十四五”临床重点培育专科,沈翎团队集结13名老中青骨干,全力攻坚人工耳蜗技术体系,已建立儿童颞骨三维解剖训练体系,引入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设备,精准定位听神经与面神经走向,降低手术风险,联合康复科构建“术前评估-植入手术-言语训练”全链条服务等。

这支守护儿童耳鼻咽喉健康的团队,正在书写新的可能。正如沈翎所说:“孩子的健康,容不得半点将就。”


工作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