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前,萌萌(化名)的妈妈发现,经常要喊萌萌好几遍,她才能听得到。在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可是多次治疗,萌萌的听力一直在轻度听力减退到中度听力减退间徘徊,这让妈妈非常焦虑。几个月前,妈妈带着萌萌到耳鼻咽喉科就诊,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以及检查,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究其病因为鼻窦炎、扁桃体炎及腺样体肥大。于是为她行“双扁桃体及腺样体等离子切除术以及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术后3周、术后3月复查,萌萌听力均已正常。萌萌妈妈的心终于安定下来。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病,是引起儿童听力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是中耳通气功能障碍,进而导致鼓室内负压,引流不畅与液体潴留。

是分泌性中耳炎的最常见症状,患儿出现听力下降伴自听增强,随着头位变动听力可能暂时改善。有些小朋友表现为不会学说话或者言语含糊,大多数是家长无意中发现患儿听力变差才去就诊,常造成大量的误诊、漏诊及延误治疗。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起病时可有耳痛,患儿经常在夜间发作,哭闹不已,疼痛一般持续1~2天。
有些患儿有该症状。当头部运动、打哈欠或擤鼻时,部分患儿可能听到“嘀嗒、呼呼、呼噜噜”等声音。
电耳镜检查:急性期患儿可以看到鼓膜轻度充血,鼓膜内陷伴鼓室积液;慢性期鼓膜呈橙红色或者琥珀色,如液体未完全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充血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内陷

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1、鼓膜穿刺术、鼓膜置管:有创治疗,儿童大多不配合,较少应用;2、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新技术,简单、安全、微创,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患儿,应尽早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3、其他:积极治疗鼻部或鼻咽部疾病,如腺样体切除术、鼻息肉摘除术等。
耳鼻咽喉科
耳鼻咽喉科是目前我省具有一定规模的儿童耳鼻咽喉专科,也是医院的特色专业和重点专科。科室设床位32张,睡眠监测室7间(包括3间睡眠床垫监测室),设有治疗室、听力检查室、内镜室及睡眠监测中心,配备有先进的专科检查及手术设备,开展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炎、听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睡眠呼吸障碍、耳鼻咽喉及食道异物、后鼻孔闭锁、耳前瘘管、鳃裂瘘管、甲状舌管囊肿、舌根肿物、咽喉肿物等常见病、疑难病及先天性疾病的诊治工作。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儿童鼾症的全方位综合诊疗,尤其对重度鼾症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包括多导/床垫睡眠监测、CPAP治疗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并开展了婴幼儿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同时对后鼻孔息肉、后鼻孔闭锁、鼻咽部肿瘤、甲状舌管囊肿等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进行革新,采用微创手术理念,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年手术1800余台次,年门诊量8万余人次。以学科带头人沈翎主任医师为核心的医疗团队,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源收录论文4篇,参与儿童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团队获省市级科技立项4项,多次荣获省医学科技奖、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一等奖、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金奖等。
文/耳鼻咽喉科 杨中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