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体检采血前,医生常常会要求抽血前空腹禁食,而作为一所儿童专科医院,有时候家长会因儿童的哭闹及不配合而偷偷地给孩子吃东西,却没有告知医生,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最终影响医生的判断。怎样才算真正的空腹?饮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哪些影响?接下来,小编将一一为你解答。
医学上的“空腹”是指采血前12-14h禁食,包括不要饮酒和吃零食。因为饮食结构、食物种类和餐后时间的长短都会对检验指标造成影响。抽血前1天,应保持平常的饮食习惯,不喝酒;晚饭后不喝咖啡或浓茶。采血当日,早上不吃早餐,少喝或不喝水。对于检测血脂的项目,应在采血前3天避免高脂饮食,且要求禁食12-14h。因为食物中的脂肪以三酰甘油的形式存在,被人体吸收后呈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要经过约12h才能从血中消除。
其实不是的,空腹不能喝水太过于武断。如果孩子脱水了怎么办?且滴水不沾也容易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因此,抽血前可以喝微量的水,但不要喝奶茶、饮料、咖啡等,一般不会对检验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

餐后,食物的各种成分被吸收入血,使血中有关物质的浓度升高,随着食物的继续消化,其浓度也将继续升高,此过程一般历时3-5h。例如,食用标准餐后,血中TG水平上升50%,AST活力增加20%,胆红素、血糖、无机磷水平增加15%,钾及ALT水平上升15%,TP、BUN、UA、Alb等增加5%,促胃酸激素因受食物刺激而增高2-3倍,胰岛素释放量因受吸收的葡萄糖的刺激会比餐前高几倍。空腹时间过长(超过16h),会使血中多项指标发生改变,如血清蛋白、补体C3、前清蛋白、转铁蛋白、葡萄糖、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尿素等含量下降;机体也会出现体内内分泌适应现象,垂体激素和调节激素水平下降,葡萄糖代谢下降,血浆蛋白分解代谢加强,故血浆蛋白水平下降。若肝功能不好,还会导致肝的合成障碍,此时血脂也会下降。相反,血肌酐、尿酸、胆红素、脂肪酸上升,尿酮体增加,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患者空腹48h后可使胆红素增加240%。

所以请家长把握好空腹抽血的时间,积极配合医生,确保拿到一份准确可靠的报告单!
文/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