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广义上是指食欲下降。小儿由于遗传、环境、体格、活动量不同,对营养的需求个体差异很大,其食欲和喜欢吃的食物种类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如果由于疾病、喂养不当或其他因素,造成较长时间缺乏进食的欲望,可能影响热量和各种营养素的吸收,从而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小儿缘何厌食?
疾病 伤风感冒、胃肠、肝肾等疾病可导致孩子的食欲下降。当孩子患病时会影响到消化系统的功能,可使消化酶分泌减少,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引起厌食。一般来说,多在热退后3~5天渐渐恢复正常食欲。而由慢性疾病引起的厌食,则可维持较长时间。
药物 许多药物都有一定的胃肠道副作用,如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可引起胃肠反应甚至暂时性厌食。一般停药2~3天后会逐渐恢复。
心理 进食环境改变、情绪可影响食欲。
喂养不当 家长不懂科学均衡地给孩子喂食,未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或给孩子吃较多的零食、饮食不规律,无固定进食时间,进食时间过度延长或缩短等都可引起小儿厌食。
缺锌 锌参与构成一种含锌蛋白——唾液蛋白,当缺锌时,口腔黏膜增生,掩盖和阻塞了舌乳头上的味蕾小孔,使食物难以接触味蕾(味觉感受器),从而导致味觉迟钝,食欲减退以致厌食。缺锌还可使儿童生长发育停滞、性征发育迟缓、贫血、伤口不易愈合、免疫力低下等。
厌食的生活调养
合理安排饮食 在小儿患病期间,饮食应清淡且易消化,少食油腻荤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疾病的恢复期可适当给孩子服用助消化、增强食欲的药物或相应中药等。常便秘的孩子则多吃些含纤维较多的蔬菜,多饮水以保持大便的通畅。若是喂养不当引起的厌食,则要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并增加饮食品种的变化。
培养良好习惯 少让孩子吃零食,餐前不要吃糖果、冷饮等,不要饮过多的水,按时就餐。主食可包括米饭、面条、饺子等诸多种类,菜肴荤素搭配。对于食物的颜色和形状,家长则可多花些心思,多些变化。
及时心理疏导 在孩子表现出不愿进食的态度时,不要强迫其进食。在孩子吃饭时不要经常批评、指责孩子,有什么问题最好留在饭后解决,否则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加重厌食程度。也不要哄着孩子吃饭,父母对小儿吃多吃少不要过度关心,更不要乞求孩子多吃,让孩子培养主动吃饭的好习惯。